發布時間:2022-11-17 11:59:11 人氣: 來源:萬千緊固件
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持續推進;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
分報告基于支撐總報告的研究思想,對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現狀及趨勢進行翔實論述,剖析汽車行業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建議,并對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其中指出,中國汽車產業面臨大變革、大變局的同時,迎來了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機遇,中國品牌產品的綜合質量水平與國際品牌產品的差距不斷縮小,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汽車強國戰略支持,產業化持續推進,市場化得到逐步培育。
擴展資料:
汽車智能化是汽車問世100多年最大的技術革新。實現無人駕駛等智能化后,將極大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大幅度減少交通安全事故,同時也將推動軟件、芯片、大數據等技術的進一步突破。
隨著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公共交通工具尤其是代步的汽車將實現共享,提供更多的出行選擇,也將改變現有的出行習慣,因共享而便捷,因便捷而共享,汽車制造廠將變成出行服務商。
張進華說,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是全球汽車領域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共識,中國雖然汽車產業起步較晚,但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浪潮中,完全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參考資料:人民網-研判產業趨勢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報告(2020)》發
當全球眼光正聚焦在如何從金融危機中解放出來時,我國汽車產業卻江河日下,開展速度令世界注目。世界各大汽車廠商先后進入我國市場,產銷量呈迸發式增長。2018年,中國汽車產銷雙超4000萬輛,再度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國和最大新車銷售市場。
轎車工業進入我國20多年來,經濟帶動效應非常明顯。上游帶動鋼鐵、電子、橡膠、機械等制造業和資料工業;下游帶動道路建立、房地產、金融、旅游、餐飲等行業。上海、天津、長春、武漢、廣州的經濟起飛,汽車產業功不可沒。
但是,在這些成就的背后,我們還必需正視汽車產業開展中存在著的問題。汽車緊固件由于體積小,品種多,又是為主機配套的小零件,常常被人無視。
汽車緊固件的種類非常繁多,固然有局部為專用緊固件,但大多數還是規范緊固件。由于汽車對質量和牢靠性的請求很高,我國消費的產品還不能完整到達國產化。目前轎車緊固件中的專用緊固件,如發起機中的連桿螺栓、缸蓋螺栓、飛輪螺栓、輪胎專用螺栓、動力傳送機械專用螺栓、底盤懸掛螺栓等,仍有一局部要依托進口。從開展趨向看,汽車行業選用緊固件還應立足國內,即以技術和工作性能到達請求為主。
據我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中國全年汽車產銷分別為1826.47萬輛和1806.19萬輛,同比增長32.44%和32.37%。乘用車產銷分別為1389.71萬輛和1375.78萬輛,同比增長33.83%和33.17%,商用車產銷分別為436.76萬輛和430.41萬輛,同比增長28.19%和29.90%。與2010年相比,2011年固然不會超越去年30%的高增長,但似乎10%-20%的增長已成為業內的共識。按此推算,中國汽車產銷2011年有望超越2000萬輛。雖然一線城市的汽車市場曾經呈現飽和的趨向,但隨同著二三線城市的消費釋放,對剛剛駛入快速道的車市來說,2000萬輛并非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
《汽車產業調整和復興規劃》、《機械根底零部件產業復興施行計劃》、召回制度、能源政策、環保政策、品牌銷售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的陸續出臺,將促進汽車工業愈加理性、標準安康地開展。目前,我國包括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北汽、奇瑞、吉利、力帆、比亞迪等在內的整車企業超越150家。據我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基于“十二五”期間整車的開展遠遠先于汽車緊固件,今后五年將是汽車緊固件的高速開展期,也是擴展緊固件消費的大好時機。
3、汽車緊固件行業的現狀 統計顯現,列入到統計范疇的我國汽車緊固件企業現有70余家,其中協作合資企業超越20家,人員總數約6萬人,資產量約100億元。固然近年來我國汽車緊固件工業初步構成了多種一切制方式并存的格局,但從總體上看,依然屬于“從無序到有序”的過渡時期。國內范圍比擬大的汽車緊固件企業有:東風汽車緊固件有限公司、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緊固件分公司、陜西方圓汽車規范件有限公司、上海特強汽車緊固件有限公司、溫州明泰規范件有限公司、浙江長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上海上標汽車緊固件有限公司、浙江強力螺栓有限公司、奧達科金屬制品(上海)有限公司、瑞安規范件廠、瑞安瑞強規范件有限公司、春雨(無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等。
內資汽車緊固件企業在局部發起機緊固件和大局部非關鍵緊固件市場中具有本錢競爭優勢,它們或經過模擬國外產品起步,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快速構成了面向內需市場的配套才能,但對具有高技術含量的發起機緊固件,仍缺乏開發才能或根本處于外資控制狀態,有待打破性停頓;產品主要集中在價值比擬低的種類,產品中心技術有明顯外生特征。
理論標明,我國汽車緊固件競爭力的提升很大水平上得益于比亞迪、奇瑞、青年、吉利、長城、長豐、江淮等汽車公司的呈現,在浙江省5000多家緊固件企業中,有近40家為汽車緊固件配套消費,構成了以汽車緊固件為根底的產業群。整車企業能夠就近擇優找到配套的汽車緊固件體系,企業之間協作才能強,運作效率高,創新生機強,以專精、特、新為特征的汽車緊固件產業群的開展,有利于增加我國汽車產業的配套才能,進步汽車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我國汽車緊固件行業的主要情況
⑴汽車緊固件企業自主創新才能差,產品大多數仿照國外,缺乏原創性成果和具有自主學問產權的品牌與產品,短少有效的科技創新體制,研討工作主要集中在企業內部與小范圍的協作企業之間,成果難以產業化;汽車緊固件資料根底技術研討單薄,專用資料少,產量難以到達經濟范圍,且資料技術規范紊亂,根底技術數據與行業統計數據貧乏。
⑵汽車緊固件企業相關于我國汽車行業的開展是遲緩的,像一汽、東風汽車的緊固件企業隸屬于主機廠,這種現狀招致了它的研發才能完整依附于主機廠的研發才能,依附于主機廠的更新換代,是被動的;而一些構成范圍的汽車緊固件消費企業在整個大型汽車消費企業中卻處于一種很奇妙的“邊緣化”地域:要么就在年復一年的研發中投入了資金技術,沒有任何報答,最終走到市場的止境,要么就處于一種中心位置,要政策有政策,要優惠有優惠,才得以生存開展。
⑶配備、檢測程度落后。往常汽車緊固件關于配備、檢測提出了更高的請求,而我國汽車緊固件除少數合資企業在這方面有比擬強的才能外,大多數企業在這方面是存在缺乏的,也就是說整個配備、檢測是相對落后的,質量程度是不高的,特別是質量穩定性是不強的。在這種狀態下,主機廠對汽車緊固件的質量請求卻越來越高。汽車緊固件質量實踐上靠的是從配備、資料到檢測、技術整個系統的保證,而不是單靠把不良品挑進來這么簡單。從總體上看,我國汽車緊固件行業的現狀還不能很好地滿足我國汽車工業開展的需求。
⑴在理念上是存在差距的。全球優秀的汽車緊固件供給商在運營管理上的指導思想是為主機廠提供設計,消費、銷售、效勞、物流等全方位支持,處理在緊固件制造上遇到的難題。比方你的發起機怎樣設計、缸體與缸蓋之間需求怎樣的銜接,需求多大強度,把這些通知緊固件供給商,他們會為你設計,處理難題。當今現代工業的裝配消費線不管是很先進的,還是普通性的,工作量的70%還是在擰螺栓、螺母。供給商能否能為主機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從而處理緊固難題,這對主機廠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⑵從企業的開展形式上存在差距。2010年著名的德國伍爾特集團全球銷售額達114億美圓,它們的消費方式是典型的范圍化加專業化,為全球40多個國度和地域最主要汽車廠提供緊固件效勞,而我國汽車緊固件范圍不但沒有上來,專業化也不是很到位。
⑶資料、配備、物流等相關資源保證與國際先進程度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型汽車緊固件消費企業,都有本人的專用資料、專用技術。專用資料是依據產品所需的成分和請求,與鋼廠結合共同開發研制,如日本神戶鋼廠就有針對發起機連桿螺栓的特地冶煉SCM435鋼。配備方面,關于一些汽車緊固件企業來說,需求很多專用性的設備,并且要配合大量相關設備,這無形中為它的商品奠定了堅實的根底。
⑷缺乏汽車緊固件共性科技平臺。我國汽車緊固件研發費用總量缺乏,占汽車緊固件銷售額比重偏低,開發手腕缺乏,配備和設備建立投資壓力大;汽車緊固件企業研發人才數量少,關鍵技術開發人員的流失現象較為嚴重。與國外同行相比,總體上存在構造不合理、專業人員不配套及缺乏研發經歷等。缺乏汽車緊固件共性科技平臺,主要有關鍵汽車發起機緊固件技術研發平臺、發起機緊固件關鍵技術公共實驗室、汽車緊固件資料研討平臺;還要樹立有關汽車緊固件產業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汽車緊固件科技情報效勞平臺、汽車緊固件人才培育平臺等。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18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僅有54.49萬輛,尚未恢復至2008年的程度。出口量僅占總產量的2.98%,這個比重在全球主要汽車消費國中處于最低程度,不只無法企及歐洲、日韓等汽車出口大國的程度,也不及作為國際車企出口基地的泰國、墨西哥等。可見,關于世界第一汽車消費和消費國的中國,其汽車出口如今還只是一個開端,將來,中國汽車業還大有潛力可挖。
此外,在我國汽車行業快速開展的大環境下,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劇烈,加上汽車對緊固件產品質量,諸如輕量化、環保、短命命等方面請求的不時進步,汽車緊固件企業的配備將會繼續更新改造。從緊固件數量上統計,一輛轎車大約有580種不同規格接近5000個緊固件,一輛中型卡車約有570種不同規格5710個左右的緊固件。
可見,汽車緊固件的市場空間是宏大的。
從技術開展的角度剖析,新一輪汽車緊固件競爭已緊鑼密鼓地開端;從控制本錢的角度剖析,世界范圍內汽車產業鏈本錢的提升已對可持續性開展構成要挾。在減少技術差距和控制本錢的壓力下,進步國際貿易競爭力對我國汽車緊固件企業已火燒眉毛。今后若干年內,我們應將更多的留意力集中在進步國際貿易競爭力程度方面,熟習國際規則,直面貿易摩擦,進步制造競爭力和產品自主開發競爭力,完成我國汽車緊固件向進步國際貿易競爭力的歷史轉移,這或許才是我國汽車緊固件競爭力的中心所在。
瞻望2019年,我們在為我國汽車工業所獲得的進步而振奮、打動之余,同時也蘇醒地認識到我國汽車緊固件企業與世界先進程度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假如我們不努力,這種差距不會減少,而是會拉大。由此看來,我國汽車緊固件的開展和復興之路還是任重道遠的。